熱熱鬧鬧皆為民俗百態(tài),熙熙攘攘盡顯風土人情
別具魅力的城市一角
一輛輛綠皮火車從東邊悠悠駛過,一棟棟居民高樓在西側拔地而起。傳統(tǒng)與時尚交相輝映中的城市大集,有琳瑯滿目的飾品,有沾著露珠的蔬果,有嬌艷欲滴的花卉,有憨態(tài)可掬的寵物,還有讓你味蕾起舞的特色美食……這里熙熙攘攘,活力四射。
每到周日,雷打不動,至少六七萬人會涌向滁州一角——花鳥魚蟲市場。老滁州人稱此處是“狗市”,網(wǎng)絡上則稱之為“滁州大集”。趕集的人們,在人聲鼎沸中譜寫著溫暖的生活樂章,一遍又一遍地去探尋、去感受這個時刻充滿驚喜的寶藏世界。
煙火氣中的集市風情
2月23日上午10點半,潔白如雪、溫潤如玉的毛豆腐攤位前,擠滿了識貨的饕客。定遠縣網(wǎng)紅“農(nóng)村方小妹”和家人一道,將500斤毛豆腐、50斤小魚干和1200多個鄉(xiāng)村土雞蛋,賣得所剩無幾。
像這樣的固定攤位,在這個集市里有1300個。小吃、干貨、服裝、生蔬、寵物、禽魚、古玩、花卉等等,這里的商品琳瑯滿目,涵蓋了生產(chǎn)、生活的方方面面,滿足各類人群的不同需求。
每個攤位,10到15平方米,雖然面積不大,卻是“神秘的寶箱”,或許藏著無盡的驚喜。穿梭其間,眼里捕捉著令人驚奇的小玩意,鼻尖彌漫著生活的煙火氣,口中品嘗到特別的風味。
香氣撲鼻的小吃攤位前,有熱氣騰騰的飯團、香氣四溢的烤串、甜而不膩的糖葫蘆,還有叫你食指大動的大豬蹄……各種美食讓人垂涎欲滴。
一個賣煎餅果子的攤位前,攤主熟練地將面糊攤在平底鍋上,打上雞蛋,刷上醬料,再加上薄脆和生菜,一份美味的煎餅果子就做好了。一位正在品嘗煎餅果子的市民說:“小吃味道正宗,價格也公道。”
“千姿百態(tài)的花卉賞心悅目,能夠給人提供很好的情緒價值。”“蔓蒂花卉”店鋪老板宋艷華,管理著660平方米的花店。她經(jīng)營花店12年,店鋪一直跟著“狗市”走,“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花卉生意一直不錯。”
今年62歲的楊全木面前,案板上新鮮的牛肉牛雜和各種美味鹵菜頗受歡迎。“我跟著‘狗市’轉了20多年,平時也到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趕集,200里范圍內(nèi),就屬這里人氣最旺。”因為生意好做,讓楊全木成了“狗市”的“忠粉”。
在城市的喧囂與繁華之中,這個大集的紅火,不僅為市民們提供了便利和實惠,也為城市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魅力。它既促進了消費,又帶動了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還傳承和弘揚了傳統(tǒng)文化。
風土人情的皖東縮影
明光艾草、南譙香菇、鳳陽麻油,還有定遠花生……凝結著大自然饋贈和人們智慧結晶的地方土特產(chǎn),折射出濃厚的地域文化。每一種特產(chǎn)都是當?shù)仫L土人情的縮影,承載著無數(shù)的故事和記憶。
天長話、來安腔、全椒方言,甚至江浙口音……喧鬧的集市上,用于親切交流的各地方言,是鄉(xiāng)情的紐帶、民俗的樂章。家鄉(xiāng)在舌尖上的烙印,通過獨有的韻律和節(jié)奏,傳遞著動聽的風土與人情。
75歲的朱大爺精神矍鑠,和幾位老伙伴結伴而行,眼中滿是對熟悉場景的親切和期待。逛逛集市,聊聊家常,分享近況,對于這些老人來說,大集不僅僅是一個購物的場所,更是社交和回憶過去的重要空間。
非比尋常的是,大集的人群中,越來越多年輕人和孩子的身影。
年輕白領小呂,趁著周末,來到大集,說是“想要感受一番別樣的生活節(jié)奏”。“這里的東西很有特色,而且能感受到濃濃的煙火氣,讓人心情格外放松。”她的手里,拿著一個手工編織的小籃子,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。
“兩個孩子在舊書攤淘了《新華字典》《朝花夕拾》《三毛流浪記》三本書,又買了一只小兔子。”市民劉開偉一邊展示“收獲”,一邊開心地說:“周末帶孩子來這里逛逛,不僅讓他們體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,還能增進親子感情。”
從老人到年輕人,再到孩童,大集漸漸成為一個融合不同年齡群體的歡樂場所。在這里,歲月的痕跡與青春的活力交織在一起,共同譜寫著日常生活的美好篇章。
顯而易見,滁州“狗市”大集見證了時代的變遷,卻始終保持著那份最樸實、最溫暖的魅力,吸引著不同年齡段的人們。
如今,這里不僅僅是商品交易的平臺,更是傳承地域文化、促進城鄉(xiāng)融合、增進親情友情的重要紐帶。在這里,人們與親朋好友一起漫步,品嘗美食,挑選商品,分享生活的點滴,感受特別的溫暖和質樸的人情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