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安徽此前的四個“單縣地級市”:銅陵、淮南、馬鞍山、淮北,皆依礦而建,一眾典型的工礦業(yè)城市。
在全國數百個地級市中,轄區(qū)內僅有一個縣(縣級市)的地級市并不多見。近期安徽銅陵、淮南的行政區(qū)劃調整后,“單縣地級市”進一步減少。
1月4日晚間,安徽官方媒體發(fā)布消息稱,日前,國務院批復同意安慶市、銅陵市、淮南市部分行政區(qū)劃調整。將安慶市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,撤銷銅陵市銅官山區(qū)、獅子山區(qū),設立銅陵市銅官區(qū);撤銷銅陵縣,設立銅陵市義安區(qū);
將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。
單縣,意味著土地和人口。對于部分陷入發(fā)展瓶頸的地級市而言,“單縣”現象的消除并不是“撤縣設區(qū)”所致,其背后實質是市一級的區(qū)域擴張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單縣”格局的產生與延續(xù)蘊含著內在邏輯。安徽此前的四個“單縣地級市”:銅陵、淮南、馬鞍山、淮北,皆依礦而建,一眾典型的工礦業(yè)城市。
人口、土地成“單縣地級市”發(fā)展制約因素
國務院于2015年12月批復同意將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。
壽縣劃出前,六安市總面積達17976平方公里,居安徽全省第一??側丝?20.5萬人,居全省第二。
與六安全省第一的國土面積相比,淮南顯得太小,其總面積甚至不如剛劃入的壽縣大。
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,淮河之濱,1950年建市,下轄大通區(qū)、田家庵區(qū)、謝家集區(qū)、八公山區(qū)、潘集區(qū)5個市轄區(qū),鳳臺縣和毛集社會發(fā)展綜合實驗區(qū),共7個縣級行政區(qū)。全市總面積2585平方公里,201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43.3萬人。
壽縣從六安劃歸淮南后,淮南市轄面積擴張了一倍多,達5571平方公里,人口也增至380萬。
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、區(qū)域經濟學家徐逢賢接受澎湃新聞(www.thepaper.cn)采訪時表示,安徽省的經濟一直處于全國的中下水平,政府為了讓經濟快速發(fā)展,就要調整產業(yè)結構,這首先需要從調整行政區(qū)劃方面入手。
他以壽縣劃歸淮南為例:“淮南市面積和人口都有大幅度增長,但這不是目的。淮南市本身就是以煤礦產業(yè)為主,地區(qū)經濟比較富裕,但六安市就相比差些。六安地處山區(qū),有礦產資源,但缺乏深加工鏈條式產業(yè),淮南市有雄厚的產業(yè)模式,壽縣的資源就可以在淮南進行深加工,實現GDP的增長。”
徐逢賢認為,安慶劃樅陽縣到銅陵,其目的也是一樣。
今年10月,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安慶市樅陽縣劃歸鄰近的銅陵市管轄。從面積和人口上看,樅陽和壽縣兩地變更行政區(qū)屬的原因相似。
銅陵雖是一個地級市,但此前僅轄一縣三區(qū)、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,面積1200平方公里,人口74萬。“地狹人少”,一直是銅陵做大做強的長期制約因素。與之對照的是,安慶轄11個縣市區(qū),并代管皖河農場。全市總面積1.53萬平方公里,2013年全市戶籍總人口620萬人。
樅陽縣劃歸銅陵后,銅陵市轄面積增長了一倍多,達3000平方公里,人口達170萬。
從經濟指標來看,兩次區(qū)劃調整的背后亦有共通之處。
公開資料顯示,700多萬人口的六安市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為(GDP)1086.3億元,財政收入142.1億元。200多萬人口的淮南市2014年全年生產總值為(GDP)789.3億元,全年財政收入125.8億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