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德鳳
劉德鳳,女,1970年1月生,明光市澗溪鎮(zhèn)澗溪村周三組人。27年前,劉德鳳的丈夫在一次伐木中,不幸被大樹壓倒,導(dǎo)致下肢癱瘓,喪失勞動能力,生活不能自理,家庭也因此欠下了十幾萬外債,從此她用瘦弱的雙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擔。為了丈夫更好的恢復(fù),她和做醫(yī)務(wù)工作的朋友學習全身按摩和日常護理;為了還債,她背上年幼的孩子去做各種零工。如今,家里的外債已經(jīng)還清,丈夫在他的精心照顧下,盡管癱瘓在床,但身上干干凈凈,從未生過一個褥瘡。劉德鳳用堅韌撐起了一個家。
突逢巨變 她為愛堅守
1993年6月,23歲的劉德鳳結(jié)識了澗溪村村民陳正偉,幾個月的相處過后,兩人結(jié)婚成為夫妻?;楹螅愓齻ピ诖鍍?nèi)以務(wù)農(nóng)為生,農(nóng)閑時候販賣樹木補貼家用,新婚生活甜蜜而幸福,1995年初,兩人還生下一個兒子。
但是,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(xù)多久,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。1995年,陳正偉在一次伐木中,不幸被大樹壓倒,經(jīng)醫(yī)院全力搶救,雖然保住了性命,但下肢癱瘓,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當時的陳正偉只有25歲,這正是他立志為一家三口的美好生活努力奮斗的時候,卻出乎意料突然倒下去了……永遠站不起來的殘酷現(xiàn)實讓他一度消沉。劉德鳳毅然擦干眼淚,她安慰丈夫:“想想我們的孩子,想想我們一家的將來,我相信我們會有好日子過的。”
曾有朋友勸劉德鳳要考慮自己的未來,不要再這樣苦巴巴地守著。劉德鳳每次都樂觀地說:“再苦再累,這也是我的家,我哪里也不去。”“如果沒有她當時的堅定,我可能堅持不下來,是她撐起了這個家。”回憶當初,陳正偉依舊淚光閃閃,感慨萬千。
三口之家 她弱肩撐起
陳正偉從出院回家就一直躺在床上,生活不能自理,為了丈夫更好的恢復(fù),劉德鳳和一個做醫(yī)務(wù)工作的朋友學習了全身按摩和日常的護理,夏天的時候因為家里窮,沒錢安裝電風扇,丈夫躺在床上熱的身上長滿痱子,劉德鳳每隔一小時給丈夫翻一次身,并用溫水為他擦拭身體。艱苦的現(xiàn)實沒有把劉德鳳壓倒。為了治病,劉德鳳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,還借了一大筆外債,夫妻二人的生活捉襟見肘。
家里缺錢劉德鳳就出去做零工。她可以憑著一臺縫紉機、一身好手藝幫人做衣服,在街道周邊接一些鐘點工、小時工之類的工作還收集廢舊報紙賣錢......每一份工作,劉德鳳都拼盡全力。工作時,劉德鳳不得不把一歲不到的孩子背在身上,兩小時回家一次照顧臥床不起的丈夫。為了照顧丈夫和孩子,很多時候劉德鳳每天5點就起床,深夜2點才休息。
盡管家里的條件不太好,但劉德鳳寧愿委屈自己也絕不虧待丈夫和兒子,好吃的她也都緊著丈夫和孩子,家里養(yǎng)了兩只雞,能炒兩個雞蛋對于當時的他們來說算是一道葷菜了,大多數(shù)時候就炒些地里種的青菜,就著菜湯泡米飯,也吃的心滿意足。
守望相助 她心懷感恩
2011年,劉德鳳望著一貧如洗的家,多次思考是外出務(wù)工掙錢,還是繼續(xù)生活多年的家里繼續(xù)勞作,最終,她還是毅然決然背上丈夫,帶上兒子外出打工,當她背著丈夫踏上去往無錫的客車的時候其他人都十分的震驚,車上乘客紛紛勸她繼續(xù)在家算了,她笑著說:“孩子大了,老是待在家里,不利于未來的發(fā)展,現(xiàn)在時代不同了,在外面或許還學一點技術(shù)。”
他們一家三口到了無錫后,聯(lián)系了在外務(wù)工的鄰居,在鄰居的幫助下,劉德鳳在工廠找了一份工作,廠長在了解他們家情況,同意讓她把廠里的零件帶回家組裝,就這樣她一邊在家工作,一邊照看臥床不起的丈夫。
為了孩子能有一技之長,她咬牙在附近給兒子報了個技術(shù)班,說是技術(shù)班其實就是幾個老的技術(shù)工人,在招收學徒,學費不是很貴,也就500塊錢,跟在人家老師傅身后學習車輛的組裝和零部件的維修。一個月里,她從廠里多接了2倍的手工活,沒日沒夜的組裝,手上都起了泡才足以支撐當月的開支。
2016年,劉德鳳終于用自己的勞動和汗水還清了欠下的所有外債。“我這么多年都沒睡過一個安穩(wěn)覺,總覺得欠錢抬不起頭見人,熬了這么久,總算是苦盡甘來了。”劉德鳳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。
如今的劉德鳳已經(jīng)度過了最困難的那段時光,兒子做技術(shù)工每個月收入穩(wěn)定,她自己賺的錢則用來補貼家用、給丈夫買藥,丈夫在他的精心照顧下,盡管癱瘓在床,但身上干干凈凈,從未生過一個褥瘡。眼看日子一天天變好,劉德鳳并沒有松懈下來,忙碌仍是她的日常,對于丈夫、兒子,她極盡照顧疼愛;對于幫助過她的鄰居朋友,她心懷感恩,經(jīng)常把家里腌制的小菜、雞蛋、鴨蛋分享給工廠里的工友們,感謝他們?nèi)粘I罾锏膸椭?。聽說誰家有什么需要幫助的,她也會第一時間趕到。